采訪過高德榮的記者都知道,他對群眾始終暖若春風,群眾的困難就是他的工作指南;去過獨龍江的人都知道,路途的驚險與顛簸讓人心有余悸,但高德榮的一輩子都耗在了這樣的路上。
“干部當?shù)煤貌缓,就看老百姓有沒有嘗到甜頭!备叩聵s心中“好干部”的標準簡單而深刻。
群眾的事情永遠排在第一位
在高德榮心中,群眾的事情永遠排在第一位。
他喜歡到群眾中去調(diào)研。一個GPS定位儀、一臺照相機、一部攝像機,是他隨身攜帶的三件寶貝,記錄著轄區(qū)內(nèi)每一寸土地,每一戶人家,每一種風情。他常說:“不到基層第一線,老百姓需要什么,你根本不知道!
獨龍江一年有近10個月是雨季,塌方、泥石流是家常便飯,常年奔走在這樣的路上,高德榮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次死里逃生。有一次,他送一位縣城的醫(yī)生去獨龍江鄉(xiāng)給老百姓看病,車開到半路,“嘩啦”一聲,一股泥沙奔涌而下,差點把車沖到懸崖下。
為了讓老百姓生活更好,高德榮奔走呼吁,到處爭取資金和項目。2003年,時任全國人大代表的他還曾向溫家寶同志“要路”:“總理,我來自獨龍江,請您給我們修兩條路,請來獨龍寨做客!
高德榮敢于直言,不是因為他多大膽,而是因為他深知自己是在為群眾發(fā)聲;他到處要錢,不是因為他臉皮厚,而是因為他深深了解群眾的困難和期盼。
一大堆計劃不如辦一件實事
在高德榮身上,看不到一絲“官老爺”習氣,他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有些干部用聲音指揮人,而高德榮從來都是用身影帶動人。他說,領(lǐng)導(dǎo)干部如果不務(wù)實,指揮棒就會變成“攪屎棍”,一大堆計劃不如為群眾辦一件實事。
每年獨龍江公路封山和開山之前,高德榮都要駐守在雪山上,少則一個星期,多則兩個月。他和施工隊一起住在工棚里。早晨,他第一個起床,燒好熱水,叫工友們起來,然后一起鏟雪堆,為的是讓運輸物資的車輛走得更順暢,為的是給在獨龍江施工的人們多爭取寶貴時間。
生長在獨龍江邊的高德榮像愛護自己的身體發(fā)膚一樣愛護著獨龍江的一草一木:他倡導(dǎo)全民植樹,自己帶頭在獨龍江邊種了500多棵綠化樹;因為酒瓶污染環(huán)境,他促成鄉(xiāng)政府出臺規(guī)定,禁止村民喝瓶裝酒。
作為獨龍族的兒子,高德榮像守護祖業(yè)一樣守護著獨龍族精神文化:獨龍族博物館建成后,他走家串戶自掏腰包購買村民手中的民族文物。只要有民族歌舞,他就用攝像機拍下來作為資料留存。
“從嚴要求自己,管好家人,才能一身正氣”
高德榮一生,為了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到處請命、要錢,但從來沒有為自己伸手張口。
他擔任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后,州里考慮到他家的實際困難,多次提出要給他分配一套大點兒的房子。他堅決不要,就連現(xiàn)金補貼也沒有拿過一分。
雖官至副廳級,高德榮從來不讓自己有半點兒腐敗的念頭。跟隨高德榮多年的駕駛員肖建生最了解他的“原則”,跟著高德榮,什么非分的好處都別想沾,倒是為老百姓貼了不少錢。有時各級領(lǐng)導(dǎo)送來慰問金,高德榮立馬把鄉(xiāng)政府的財會叫來,讓財會把錢收好、用好。
對家人,高德榮同樣嚴苛至極。前些年,他兒子回貢山考公務(wù)員,兩次都沒考上,他一句“好好用功,多看看書”,就與兒子工作的事兒“撇清”了關(guān)系。女兒結(jié)婚,他沒有幫忙張羅,只是定下不準大操大辦、不準以父母名義請客的規(guī)矩。
“從嚴要求自己,嚴格管好家人,才能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辦事情!39年來,無論在什么崗位、擔任什么職務(wù),高德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記者 龔亮 任維東)
相關(guān)專題 |
· 永遠的“老縣長”——“獨龍之子”高德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