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駐臺代表”白熙禮14日抵臺,臺媒傳稱最后確定答應臺灣地區(qū)當局要求的三項條件,包括正式道歉、盡快徹查事實嚴懲兇手、重啟漁業(yè)協(xié)定談判等,但賠償損失部分則沒有正式答應。這一報道直到昨天深夜時分仍未坐實。
菲律賓在馬英九最后通牒的72小時裡一直閃爍其詞,即使最終“正式道歉”,也會打些折扣,這是兩岸輿論對馬尼拉3天中表現(xiàn)的總印象。最后的結果也很可能模棱兩可,取決於兩岸是否認同“這就算菲律賓道歉了”。
菲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13日一度表示,要以“一中原則”處理這場糾紛,不提高道歉的級別?!耙恢性瓌t”本身是對的,但菲總統(tǒng)此時把它提出來,讓人懷疑有離間兩岸態(tài)度之嫌。
關心臺灣漁民的海上安全,決不允許菲律賓胡作非為,這是大陸從民間到官方這些天的唯一決心和牽掛。大陸不會在這個時候借菲律賓之手推動兩岸間政治議題,我們相信臺灣各派也不會這樣做。大家在這種時候都應自覺將向菲律賓施壓與兩岸間的敏感問題主動切割。
馬英九政府面臨如何認定菲律賓是否遵從了最后通牒的困難選擇。大陸同樣面臨對菲律賓的表現(xiàn)做評價。直到昨晚,菲律賓做的實在不怎麼的,但大陸方面的表態(tài)應比臺灣方面慢一些,而且應對臺灣作出的定性給予一定尊重。
目前舞臺上有3個公開角色,臺灣、大陸和菲律賓。大陸最要防止的是一旦處理不當,臺灣輿論對菲律賓不滿會有一部分轉向大陸。無論在島內,還是在菲律賓,甚至在國際上,都有不少力量希望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
由於臺灣力量有限,馬英九政府對菲律賓的反制力度很難達到輿論的期待。但如果兩岸對菲律賓的“教訓”強度過低,就會向菲發(fā)出錯誤信號。因此北京需要另作籌劃,對菲律賓的這次動粗做額外“消毒”。
北京的行動必須做到讓大陸民眾滿意,也讓臺灣民眾滿意,此外大陸不能被認為是要同馬英九政府爭風頭,在國際上也要說得過去。這件事的后續(xù)處理其實很復雜,嚴重失分寸之舉有可能導致事情的意外拐彎。
大陸表達意志的杠桿還是太少,除了官方採取行動,大陸鮮有能夠對外實質施壓的相對獨立力量。這使得我們的對外斗爭手段遠不如歐美、甚至日本的豐富。在官方採不採取行動之間,我們需要一個由民間扮演角色的寬闊地帶。
兩岸非常需要聯(lián)手對付來自海上的種種騷擾和侵害。臺灣近日又有2艘漁船分別被日、越扣留或者攔截,臺灣單獨應對來自海上的挑戰(zhàn)顯然力不從心?,F(xiàn)在官方推動兩岸海上合作有難處,但民間不應在這個問題上沉默。兩岸都應當有人圍繞這個目標行動起來。(來源:人民網-環(huán)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