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10月9日媒體報道:湖南衡陽市衡東縣委副書記譚某,今年7月賭博被人偷拍向省市紀委舉報被免職。時隔不到一個月,他已搖身一變,成為該市重點項目“科學城”管委會籌備組負責人。這一平級調動本不太引人注目,但因他被免職不久,匿名舉報人即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被警方帶走,變相關押52天,引發(fā)關注,他的“火速復出”才被曝光。
近年來,幾乎每個免職官員復出,都會引發(fā)社會質疑,譚某並非第一例。一般情況下,隻要不被判刑,依規(guī)開除公職,官員被免之后,仍要安排相應工作。如果不是一擼到底,哪怕降級使用,也可能安排到相應職級領導崗位,因此復出是必然的。問題在於,目前免職官員復出,事前毫無預兆,總在不經意間,由於某個契機被發(fā)現(xiàn),難免讓人感覺受到愚弄,認為當初大張旗鼓地免職,只是忽悠人的把戲。何況譚某的復出太過迅速,不但職級未受影響,在當?shù)毓賳T眼中,“實際上是重用”。同時,縣官免職一月不到就復出,匿名舉報人卻被抓走,頗有為免職官員正名的意味——即使偷拍非法,也不能反証賭博行為的正當,人們對這種“火速復出”更難接受。
按《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guī)定,免職干部“一年內不安排職務,兩年內不得擔任高於原任職務層次的職務”。雖然已牽頭科學城的工作,但據(jù)譚某個人說法,“目前他的職位沒有正式任命”,意味著在形式上暫時並未違反相關規(guī)定。這與近些年一些免職官員的復出也很相似:一年后復出,兩年后提拔,也未違反規(guī)定。但這些所謂符合規(guī)定的復出,為什麼老百姓不買賬呢?原因是雖符規(guī)定,民意難容。
首先規(guī)定本身有待完善。被免職官員本身有“污點”,是“問題官員”,或是能力不強被撤換,或是缺乏責任心被問責,參與賭博、生活作風等更涉及品行問題,因此復出標準甚至應高於提拔標準。然而現(xiàn)在隻有“一年”“兩年”的限制,對許多免職官員尤其本要調動或未到提拔年限的干部影響不大,只是閑置一段時間,難怪被諷刺為“帶薪休假”。
其次復出過程不公開,程序不透明。一般干部提拔都要任前公示,免職官員往往因職級未變,多數(shù)直接安排,事前不為人所知,被人無意發(fā)現(xiàn)后,才有組織部門等出面回應,稱一切符合規(guī)定。這難免給人“官官相護”、見不得人的印象,讓人懷疑當初的免職只是與民眾“捉迷藏”,用免職當卸責“擋箭牌”,社會觀感極差。
第三沒有體現(xiàn)社會正義。雖然對免職官員不應“一棍子打死”,也沒有永不錄用的規(guī)定,但畢竟這些官員犯了錯,就應付出一定代價。尤其是造成嚴重危害,比如與重大食品藥品事故或重大傷亡事件有關的被免職官員,不管時隔多久復出,都會喚起受害者的痛苦回憶,對民意都是一種傷害。類似情形下被免職的官員,如果在有些國家,不但沒有機會再獲公職,甚至經商都會受到限制。另外,如果沒有免職后再難復出的可能,所謂問責也會失去對官員的教育作用和威懾力。
因此,對待免職官員復出問題,不能僅僅滿足於看是否符合現(xiàn)有規(guī)定,還應當以是否符合民意為標桿去衡量。一是要有一套針對性強、嚴密科學的適用於免職官員復出的推薦、考察、公議等程序,讓本人和社會公眾體會到免職官員要復出,須有“浴火重生”的感覺,才能真正服眾。二是應在陽光下復出。不但事前要公示,公示的范圍應該更大。當年是在多大范圍內有影響的事件中被免,就需要在多大范圍內廣而告之,切忌“暗渡陳倉”“先斬后奏”,引發(fā)民意焦慮、質疑。三是在免職時就應詳細說明相關人員各自責任。對行為惡劣的直接責任者,就直接降低職級,甚至永不起用。對因客觀原因負有連帶責任的,復出之前充分說明起用的理由和公開免職前后的工作表現(xiàn)及業(yè)績等信息,交由民眾討論、評判,接受民意檢驗,最大限度避免因免職官員復出,損害領導干部問責制度的公信力,損害黨和政府執(zhí)政行政的民意基礎。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士心熱評”專欄:
網(wǎng)評精粹:
相關專題 |
· 作者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