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密切聯(lián)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guī)定頒布實施后,各級各部門紛紛出臺相關的規(guī)定。從各地改進工作作風的規(guī)定看,條文都十分具體,開會明確到不擺花草,不掛橫額,報道細致到稿件多少字、時長多少分鐘。
具體才好執(zhí)行,才好“對號入座”,避免把“經(jīng)”念歪,搞所謂“原則上”、“下不為例”的通融與變通。但具體只是為執(zhí)行到位提供了依據(jù),并不意味著這些規(guī)定一定就能不折不扣地落實,能堅持下去,而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束之高閣。一個突出的原因就是,長時期的機關運行已經(jīng)形成了慣性,包括“心理慣性”和工作“程式慣性”。改變不良的工作作風,就像用慣了刀叉換成用筷子,要改變過來并非易事。以領導調研考察為例,本來為的是聽實話,察實情,以往不少地方卻習慣于事先安排布置,以至于出現(xiàn)在貧困戶家里擺著借來的彩電冰箱,農(nóng)村閱覽室安排干部冒充村民看書,擔心領導隨機訪察,把經(jīng)過線路田頭干活的群眾也換成鄉(xiāng)鎮(zhèn)干部諸如此類的荒唐事。
因為這樣的“慣性”,一些領導不念講稿便不會說話,不開會就不懂抓工作,不前呼后擁就感到不舒服。推行新的工作方法之后,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極有可能會成為恢復舊例的借口。比如沒有了警車開道,就可能會遇到堵路;逢年過節(jié),不迎來送往,“基層”會“抱怨”不關心群眾;領導調研檢查,負責人情況不熟被領導問住,鬧了笑話,下次陪同人員就層層加碼,不愿再輕車簡從。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克服工作慣性,關鍵還在提高認識。中央的規(guī)定出臺以來,社會各界反響強烈,表明群眾對不良作風的種種行狀深惡痛絕,對扭轉這種風氣期待殷切。這些規(guī)定就是為了讓領導干部扎進群眾中,拉近與群眾的感情,感受群眾的喜惡好怨,明了得失,改進工作。正如有的領導干部所感慨的,現(xiàn)在當官當?shù)娇h委書記,就很難直接聽到群眾的大實話了。脫離群眾使得對群眾疾苦的痛感、對不良現(xiàn)象的惡感嚴重鈍化。試想,領導每次出行,都是警車開道,呼嘯而過,又怎么能體味普通群眾每日承受的堵車之苦?這些年來,全國許多城市堵車現(xiàn)象比較嚴重,變成所謂的“堵城”,原因固然有車輛增加、道路設施不健全、市民素質亟需提高等等,但與領導出行動輒警車開道,沒有感同身受,不將此作為當務之急不無關系。
沉疴欲起需重藥,快刀方能斬亂麻。改進作風,除積弊如起沉疴,難免會有不適甚至陣痛。從某個角度,它不啻是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一種挑戰(zhàn)。各地一定要真正領會中央出臺八項規(guī)定的精神,畢竟在實際工作會遇到各種情況,制定的規(guī)定再詳盡,也不可能包羅萬象,難免百密一疏,吃不透精神,擺脫不了工作慣性的影響,就有可能使得規(guī)定在實際執(zhí)行中變形走樣,得其皮毛,忘其根本,難以持之以恒。 (作者為北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