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干部和市民群眾每提到朱市長便迅即映出一個 “嚴”字。凡朱市長召開的會議沒有人會遲到,沒人思想開小差,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還隨時準備被提問,回答問題沒人敢忽悠。(8月19日人民網(wǎng))
大凡當過中層以上領導的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要么自己開會時遲到,被其他與會者抱怨;要么是別人開會時來遲,自己心生抱怨。但是感覺最不爽的還要屬單位的主要領導,看著稀稀落落的空位子,心里那個憋氣就別提了。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shù)領導總會沉下臉批評幾句,強調一下,但下次開會時依舊是“八點開會九點到,十點聽報告,進了會場找旮旯,呼嚕呼嚕睡一覺”。長期以來,很多人在開會時喜歡拖拖拉拉,在一些會議上,不乏這樣的“景觀”——有的參會者“臺上領導講,臺下手機響”,有的遲到或者早退,有的無精打采甚至打瞌睡,等等。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值得從方方面面找原因。但據(jù)上海原副市長謝麗娟回憶,朱镕基召開會議沒人遲到,這又說明了啥?更值得各級領導干部好好反思,從自身查根由,繼而讓會風改進,作風轉變,工作推進。
會風要“好”,領導該“硬”。有一個段子說,開會有人遲到,領導不高興地問:幾點了?答:3700點!領導:我問什么時間!答:收盤的時候!領導很生氣,大聲說:出去!答:出不去了,全跌了!下屬如此投入,答非所問,也許正因為平時領導也喜歡炒股,才鬧出了這樣的笑話。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要治理會風松散的問題,讓大家開會時不敢遲到,除了借鑒一些單位設置遲到席、寫檢討、罰款等措施外,關鍵還在于領導的率先垂范。一方面開會時自己不能姍姍來遲,匆匆忙忙,讓人久等,另一方面講話時不能滔滔不絕,啰啰嗦嗦,讓人生厭。
作風要“正”,管理需“嚴”。會風不正,作風難好。如何以會風來促進作風,關鍵要對黨員干部嚴格要求,嚴加管理。俗話說,功夫在詩外,好作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靠的是日積月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上指出:“要把從嚴管理干部貫徹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堅持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jiān)督,讓每一個干部都深刻懂得,當干部就必須付出更多辛勞、接受更嚴格的約束!狈叛蹠r下,少數(shù)領導干部工作上有了一點成就、職位有了一點提升,就自信心“爆棚”,對自我約束少了、松了,走上了違法違紀的不歸路。從表面上看,這是個人行為,但從組織角度來看,則反映出了日常管理中仍存在死角,對干部的教育、管理、監(jiān)督不夠嚴格。因此,從嚴管理干部,要“管早”,早發(fā)現(xiàn)、早提醒;要 “管小”,謹防小節(jié)和苗頭性問題;要 “管平時”,一言一行,八小時之內和之外都不放過。
能力要“強”,干部得“扶”。干部能力強不強,工作能不能落實,在嚴格要求的同時,領導更應該對干部支持和扶持。謝麗娟在回憶中說過一件事,在一次全市清除城市垃圾死角的活動中,朱市長微笑著對我說:“麗娟同志,我聽說下面對你的意見很多呢!不過,我對你的工作還是支持的。”從中可以看出,朱镕基的領導藝術非常高明,既不求全責備,也不一味說好,而是恩威并施,寬嚴相濟。作為領導干部,對下屬和干部,就要實事求是地評價和要求,該表揚時表揚,該批評的批評,有些時候還要為他們擔責攬過,給予信任和理解,支持和幫助他們獨當一面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干部才能成長起來,工作也才能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