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里,有特等傷殘這一個“特”字就夠了,決不能再有特等公民這第二個“特”字!
——朱彥夫
朱彥夫也曾感慨,“我的6個兒女毫無選擇地有了一位特殊的父親,就注定了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多遭罪,多受苦!爆F(xiàn)任沂源縣中心小學教師的四女兒朱向欣清楚地記得,6歲那年秋天,奶奶拉著她在田邊玩,生產(chǎn)隊長褚萬福讓人掰了4穗青玉米給小向欣嘗嘗鮮。玉米煮到鍋里,朱彥夫剛好邁進家門,小向欣淚汪汪地看著玉米被送回隊里,父親說給褚大叔的話,也銘記在她心中:“在我家里,有特等傷殘這一個‘特’字就夠了,決不能再有特等公民這第二個‘特’字!我這個黨支書要是沾集體的便宜,哪里還有臉管別人?”
朱彥夫火化老母親的故事,讓記者感佩不已。上世紀70年代,全國開展喪葬改革,實行火葬,當時這在祖祖輩輩都講究入土為安的農(nóng)民中間,阻力實在太大了。1975年秋天,老母親一病不起,彌留之際,老人把兒子叫到跟前,“兒啊,苦啊罪啊咱都受了,可千萬別把我燒了!”不幾天,老母親離開人世。村里人議論紛紛:老太太對這個重殘兒子恩重如山,老朱能舍得把她燒了?大家在看著黨員干部的一舉一動。
那一夜,朱彥夫在母親身前長跪不起,“娘啊,您別恨我。等到了那邊,再好好伺候您……”黨支書的母親成了張家泉村推行火葬村的樣板,火化的青煙何嘗不是山鄉(xiāng)移風易俗的一陣清風。從此,逝者火化、平墳整地的工作在村里順利推開。
村委會里放著一輛幾乎散架的三輪車,車把竟是個方向盤,那是朱彥夫曾經(jīng)的“座駕”。1969年,朱彥夫從傷殘金里擠出錢來,在山東省假肢廠定制了這輛特殊的三輪車。山間路上,他翻了多少次車,挨了多少次摔,自己也數(shù)不清。一次,跟著挨了摔的二女兒朱向平問父親,“你是功臣,領導不是說你出去辦事可以叫小汽車嗎?”朱彥夫說,“那些在戰(zhàn)場上犧牲了的人才是功臣,F(xiàn)在國家是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小汽車是用來干大事的!
人活著,就得奮斗;奮斗著,就是幸福;奮斗不止,幸福就不斷。
——朱彥夫
朱彥夫的奮斗人生,并沒有從1982年卸下黨支部書記擔子那天戛然而止,30多年來,他的生命仍然是一柱熊熊燃燒的火炬,放射著理想信念的光芒。
到大江南北的部隊、機關、學校、企業(yè)為廣大官兵和干部群眾作革命傳統(tǒng)和理想信念報告,曾是他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每次外出作報告,為減少大小便帶來的麻煩,他都控制飲食,即使講得嗓子冒煙,他也很少碰杯子里的茶水。每場報告,對本就病殘的朱彥夫都不啻是一次“煎熬”。
1996年7月,朱彥夫以自身經(jīng)歷為原型用7年心血“熬”出來的長篇小說《人生極限》,在萬千讀者中引起強烈震撼,人們從朱彥夫身上“看到了共產(chǎn)黨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肮伯a(chǎn)黨人是特種材料制成的,朱彥夫就是一個!”
1996年11月1日,朱彥夫在為山東淄博市縣區(qū)干部作報告時,突發(fā)腦梗塞,昏倒在講臺上。從1952年清明節(jié)給榮軍休養(yǎng)所周邊學校作志愿軍英雄事跡報告算起,44年里,他作了1000多場報告,聽眾達幾百萬人。
盡管腦梗塞造成的偏癱給本就殘缺的肢體雪上加霜,但朱彥夫向信仰高地沖擊的步伐仍堅定不移。2014年2月,朱彥夫20萬字的紀實文學《男兒無悔》出版了。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在為該書所作的序言中充滿激情地寫道,朱彥夫“用生命寫成的《男兒無悔》,真實而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革命戰(zhàn)士,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的形象。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到人生的感悟,更好地把握生命的真諦!
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沂源縣城陽光明媚。記者坐在朱彥夫的床頭,與老人家聊起當下正深入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老人的頭腦十分清晰,“習近平總書記說,理想和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說得太好了。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不能缺了理想和信念的鈣,就必須緊密依靠群眾,永遠和老百姓連在一起!”
沂源縣委書記蘇星對記者說,“地理上沂源是山東的屋脊。朱彥夫就是這屋脊上的精神高峰!保ɡ顮幤 單保江)
相關專題 |
· 朱彥夫: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